乡村地名助力打通要素流动壁垒,让城与乡实现“双向奔赴”★■■◆。有的乡村通过挖掘发挥地名品牌价值■◆◆,推出一批带有地名标志的“乡字号”农产品★◆◆◆★★。越来越多村子开始探索用乡村地名念起“土”字诀◆◆★、打出◆■◆“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实现地名与农村电商、平台经济和农文旅发展等深度融合。
此次“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命名了40多万条乡村地名,大大提升了地名的数量密度和标准化程度★★■◆★★。
在信息化时代★★◆◆★★,精准丰富的地名信息是乡村治理的“数据底座”◆■★◆■■,新安装的地名标志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务服务的◆■■“入口”。
在黑龙江佳木斯■★■■◆,乡亲们口中■◆◆■◆“老王家那趟街”变成了“智信路■■”;在湖南泸溪县五果溜村■■,农田旁一条乡道立起了“五果路”的路牌★◆,为归人、游人指向。
在乡村◆■,大量地名来源于群众约定俗成、口口相传,“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地名■◆■★★◆“指路◆◆★”这一基础功能的发挥。
这是2019年12月18日拍摄的黑龙江省抚远市寒葱沟镇红旗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剑飞摄)
在浙江等地,一些乡村安装了“数字门牌★★”,村民们只要在家门口拿手机扫一扫■■,就能办理预约寄件、废旧回收、生活缴费等业务。
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3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3万块。民政部相关负责人9月23日介绍■■★■■。
根据此前民政部安排,将利用3至5年时间集中开展工作,使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
小小乡村地名正释放着■◆★◆■“大能量”。乡村游的旅人们不用急着找当地人问路,田园风光之旅多了几分自在;从事民宿、自助采摘的经营者们等在家里也自有游客上门;★◆“山货进城”的车子开到了农户家门口■★◆◆,★■“无名道路”不再是阻隔在村民和物流之间的障碍
期待各地以乡村百姓需求为牵引,丰富“扬名”内涵★■◆■■◆、创新◆■◆■■“用名”方式◆★■■,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以乡村“著名★■★”助力乡村振兴◆■★◆★★。
既要有名字,也得有◆◆◆■◆★“名牌★★”。截至今年8月,全国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3万块■■,安装楼门牌1442万块◆★★★◆。
地名中有家国★■★■★■。各地用红旗村★■◆■◆、红军村等村名传承红色血脉,铭记红色荣光
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已有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无数村庄星罗棋布■◆。人依地栖,志以名存。群山环绕中的村庄以何为名?蜿蜒曲折的村道如何命名■★◆■★?那些“无名”山水又该如何称呼◆■◆◆◆★?
地名中有道德传统。安徽省萧县★★◆■■★“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村名来自孔子弟子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彰显着“孝”文化;
如今,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地名不只发挥着传统意义上的交流交往作用。畅通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乡村地名是“桥梁”;促进产业振兴,乡村地名是“助推器”◆◆。
地名中有历史★◆。山东省东明县五霸岗北村、五霸岗南村的村名,记录着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的历史事件;
9月15日◆◆■■◆■,一名骑行爱好者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土瓜冲村骑行游玩。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乡村地名文化。据统计,使用超过千年的古村落名数以万计。
聚焦“起名”大事,民政部自去年以来启动“乡村著名行动★◆”,让“无名”的“有名■★★◆◆”★■★◆★★,也让★★◆“有名”的“扬名”。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民政部指导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乡村地名900余万条◆■◆,发动群众依托图上地名■◆★◆■★,自主采集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80余万条,累计导航量超百亿人次。